2024循環設計週(Circular Design Week )於10月10日至13日在台灣舉行,為期共四天,主題為「Bioregion-ing Together.生物區域化」。活動首兩天安排了在雲林縣、嘉義市及台南市等四個地點實地參訪與工作坊,為參與者提供實地探索各種層面循環設計實踐的機會。隨後,活動移師至台北市進行,最後兩天舉辦與台灣設計研究院 (TDRI) 合作舉辦一場論壇。該論壇邀請了來自包括台灣、印尼、英國及越南在內的7個國家及 12 個地區的設計師、研究學者與循環設計實踐者,共同展開了超越循環設計範疇、跨越多元文化與網絡社群的熱烈討論與交流。
敬請期待!
相關專題文章正在製作過程,請於三月初回來查看本次對於參訪與工作坊體驗的深入剖析。
這些報告是依據每一場次之逐字稿,透過生成式 AI 工具產出。儘管 CDW’24 主辦單位已投入相當努力編輯及核實內容文本之準確性,但請知悉,可能存在與論壇中所呈現、討論內容不一致之處。照片由 David Kang (@da_kangmera) 與 James Yeh (@jy.__.photo) 提供,並採用 CC BY-ND 4.0 授權。
「我們不僅僅在努力放慢增長速度,而是在重新定義何謂與地球和諧共存。」
生態區域化不僅僅是一種設計方法,更在講述如何實現與自然界更永續、和諧共生的故事。
生態區域化不僅僅是一個理論概念,而是一套以關懷與實踐為基礎的永續生活框架。
透過細緻觀察與持續調適,我們得以透過實踐行動與大地自然循環及智慧和諧共生,從而以整體性策略應對當前環境挑戰。
透過實施循環,我們不僅提升資源循環利用效率,同時積極推動社會公平、性別平等與地方自主。
城市發展模式不僅能有效減輕對環境的負擔,更能強化在地社群的凝聚力,打造一個兼具包容性與韌性的生態系統。
循環設計不僅關注於材料運用、耐用性和資源管理的效率,更在於促進人與自然環境的深度連結。透過關懷彼此及我們共存的多元世界,循環設計激發出全社會共同承擔環境責任的意識,進而推動城市與生態的和諧發展。
推動循環模式的實施,不僅依賴技術解決方案,更需要從根本上轉變社會對擁有權、價值觀和消費模式的認知。無論是社群主導的計畫、生態區域化思維,還是融合原住民智慧與文化,根據不同層面的在地需求調整循環設計實踐,都是推動成功轉型的關鍵。
請跟隨我們的虛擬漫步觀看本次論壇照片花絮,當中展示了充滿活力的互動、富有動感的工作坊環節,以及晚宴的難忘瞬間。
透過這些花絮照片,一窺構成本次活動獨特魅力的能量、創意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