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檔案
過往活動檔案
主題演講
● Day3 10:30-12:00
Justin McGuirk
總監 / Future Observatory
郭英釗
創辦人
主持建築師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For speaker profiles, please click here.
在2024循環設計週的開幕論壇中,Future Observatory總監Justin McGuirk與九典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郭英釗共同探討了大會主題-「生物區域化(Bioregioning)」的理念。這個概念突破傳統永續發展的思維框架,倡導設計應與土地建立更深層、更有意義的連結。兩位專家從各自的專業視角闡述了生物區域化如何促進生態韌性與社會轉型,強調這不僅是一套生態設計原則,更是一個將在地知識、文化與自然資源緊密結合的主動參與過程。
Justin McGuirk以Future Observatory未來觀察站推動的「綠色轉型國家設計研究計畫」為例,說明生物區域化將土地本身視為設計的起點,而非以客戶需求或政治邊界為導向。他認為,設計應與自然協作而非凌駕其上,並提出「-shed」的概念(例如纖維區Fibershed、流域區Watersheds、沙漠區Desertsheds),以超越行政區劃,重新定義「材料流動」與「自然系統」為基礎的區域網絡。而將「-shed」轉化為動詞「shedding」,更強調捨棄舊有模式,建立符合生態和區域動態的產業韌性系統。
Justin McGuirk
例如英國建築事務所Material Cultures的「Mosaic Landscape」項目,即為利用在地、可再生材料,並推廣多樣化耕作模式的成功案例。
McGuirk進一步提出四項設計提案,回應「-shed」精神:「土地的啟發」(Brief from the Land)、「另類的勘探」(Alternative Prospecting,利用已加工材料)、 「場所的製造」(Topofacture,在地生產)、以及「材料的共鳴」(Material Resonance,跨區域材料平行性研究)。這些提案皆強調以土地為本,尊重自然系統和在地知識。 郭英釗建築師則以台灣海邊的「海景別墅」(Sea Ranch Project)設計案生動地詮釋了這些理念。該案完全根據當地氣候、植被、土壤等特性進行,團隊深入研究當地環境,設計出尊重自然地景的建築,完美展現了整合在地知識與材料,並將土地置於設計中心的生物區域化精神。
郭英釗
生物區域化為循環設計提供更廣泛的框架,不僅著重材料層面的循環性,更強調將設計融入當地生態系統,促進自然資源再生。
這與狹義的循環設計(著重減廢、材料再利用和降低環境足跡)形成互補。 例如,法國亞爾勒的Atelier Luma項目,成功地利用當地稻殼和葵花籽殘渣等廢棄材料建造建築,不僅降低了環境負擔,更促進了在地資源的循環利用,並為當地創造了新的經濟機會,其經驗足以說明生物區域化如何將循環設計提升到更系統、更積極的層次。
生物區域化的成功有賴於分散式治理,賦予當地社群決策權力。McGuirk強調在地知識的重要性,社群通常比政府或企業更能有效應對環境挑戰。郭英釗則指出,培養下一代設計師掌握生物區域化原則至關重要,但大規模實施也需要改變現有的政治和經濟結構。
最後,專家強調了敘事轉變的重要性。McGuirk引用哲學家Michel Serres的觀點,指出氣候危機不僅是環境問題,更是敘事危機。而生物區域化提供了一個替代性敘事,將永續發展重新定義為文化轉變,重新定義我們與土地及彼此間的關係,從追求增長轉向重視生態平衡、社會韌性和文化再生。
總而言之,這場演講呼籲設計師、建築師和公民共同重新思考我們的故事和未來,創造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新篇章。
Justin McGuirk和郭英釗的演講,勾勒出設計的未來願景:“不再只是被動地解決環境問題的症狀,而是主動地重新思考我們與土地的根本關係。”生物區域化,以在地知識、文化脈絡和生態需求為導向,將設計轉化為積極參與自然世界的過程。它挑戰了傳統的增長與進步敘事,為永續發展提供了一種轉型方法,並呼籲我們承認在地社群的力量、自然的智慧,以及重新想像未來的必要性。 設計師們應積極探索在地材料的應用,建立區域性的材料循環網絡,並與當地社群合作,共同創造一個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