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活動檔案
過往活動檔案
Destination3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台糖循環聚落, 台南市
走進台南循環實驗場,窺見前瞻科技與未來生活的可能
台南市位於台灣西南部的嘉南平原核心地帶,其中的歸仁區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夾在許縣溪與二仁溪之間,自古便是農業重地。季風氣候孕育出包括釋迦、番荔枝與西瓜等多樣旱地作物。這片土地曾歷經平埔族群中的西拉雅族原住民耕作、荷蘭統治、漢化與日治時期的更迭,如今則以重視教育與文化著稱,擁有多所學術機構。「歸仁」之名,也寓意著「仁愛歸人」,延續著知識與美德的地方精神。
在這片深具教育與研究傳統的土地上,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應運而生。此計畫源自政府於2016年推動的「5+2產業創新計畫」,該政策同時也涵蓋了台灣循環經濟的發展方向,其中包含「綠能科技產業創新推動方案」與「循環經濟推動政策」,主要積極促進中小企業、公私部門、學術機構與非營利組織間的創新合作,打造台灣綠能與循環經濟的新基地。
因台灣至2023年為止高達96.67%的能源仰賴進口,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以落實永續為核心目標,將政策落於實體空間。如今,這座科學城已成為綠能研發的核心基地,涵蓋發電、儲能、節能與系統整合等領域,同時推動各項前瞻基礎建設,致力於打造智慧生態城市。而整個園區占地69.98公頃,匯聚來自各產業的超過130家企業、學術機構、示範場域及住宅空間,成為產官學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眾多前瞻性的計畫中,台糖循環聚落是台灣第一個實踐「循環建築」理念的住宅社區。坐落於科學城園區內,包含351戶租賃住宅、都市農場、廢棄物管理系統以及生態池,整體設計目標在於讓所有使用中的資源、能源與材料得以完整循環再利用。
台糖循環聚落的設計源自對循環建築的深入研究,具體策略包含模組化建築、材料護照系統,以及以「服務」為核心的傢俱與設備管理模式。聚落內三棟住宅建築皆以預鑄模組化元件構成,可在現場快速組裝、日後方便拆卸。不僅提升施工效率,也方便未來拆卸與重組,有效減少建築廢棄物。材料護照系統則為每一項使用的建材賦予獨立ID,能夠精準追蹤材料資訊,確保建築構件在拆除後仍可回收再利用,延長使用壽命。此外,像是廚具、家具、電梯甚至藝術品等空間配置,皆採租賃取代購買的方式,由供應商負責保養維護。透過從「擁有」轉向「共享」,產品可持續被維護與延壽,降低對全新製造的需求。
建築採用預製模組在現場組裝完成
環境考量也是聚落設計的核心之一,設計團隊也充分考量在地生態與氣候條件。特別是在庭院與生態池的規劃中,透過對區域動植物與氣候環境的生態調研,確保自然生態鏈不受干擾。
聚落亦導入多項循環資源再生系統:建築屋頂設置2,500平方公尺太陽能板,年發電量可達350 kWh;冷卻系統所產生的廢熱被回收用來供應熱水;雨水回收與灰水再利用系統則支援農耕灌溉與景觀用水;生態池則負責自然淨化水質並改善微氣候;而沼氣發酵系統則將廚餘等生物廢棄物轉化為能源,用於社區共享廚房。透過整體生態視野、縝密的規劃,以及新興技術的導入,台糖循環聚落成為一處展現萬物在再生循環中流動的獨特示範基地。
作為水循環系統的一部分,庭院內的生態池可過濾雨水並具有降溫效果。
作為台灣首個以循環原則打造的住宅社區,從零開始打造這座聚落,需要對價值觀與系統進行根本性的轉變——不僅對台糖團隊如此,對合作的企業、銀行,甚至居民也同樣如此。
為落實循環原則,團隊重新與傢俱、家電與設備供應商設計「以服務為本」的租賃契約與維護機制。這對習慣於「產品損壞就汰換」的業者而言,是全新商業模式挑戰。同時,銀行合約與租賃條款也需重新制定,確保符合法律規範與循環邏輯並行。
公寓內的傢俱與家電皆採租賃制配置
這樣的創新也孕育出未來潛在商業機會。例如材料護照系統可望在未來回收與再販售時建立新的收入來源與商業鏈。
雖然實作過程仍有挑戰,但這些制度重構與價值鏈重整的嘗試,正一步步為未來更大範圍的轉型奠定基礎。
參訪者漫步於庭園中,觀察聚落內的各項設計與空間細節
儘管唐台循環聚落在循環建築與系統設計上取得重大突破,但在「社群培力」層面仍面臨挑戰。
台糖循環聚落的初衷,是打造一個居民能共同維護在地生態的社群空間。園區內設有共耕農場、共用廚房與公共用餐區,理想上應是居民互動與共享生活的核心場域。然而實際上,許多空間仍未被充分使用。
我們與台糖團隊交流時了解到,多數居民是因租金機制便利而入住,並未特別重視永續或社群參與。因此,儘管硬體系統已高度循環,聚落中「歸屬感」仍尚未生根。這樣的情境也帶來了極具設計意義的提問:
台糖循環聚落的真正價值,或許不在於是否已完美落實理想設計,而在於它提供了一個開放式實驗場域,讓新的問題、新的對話與未來的可能性被不斷探索與釋放。
台糖循環聚落的代表進行簡報說明
台糖循環聚落不僅落實了物質循環,更試圖打造一個具再生力的生活生態系。透過不斷協調各方利害關係人,它也促使建築與城市產業共同面對未來所需的轉變。
來自台灣地區以外的參訪者尤其對本案感到驚艷。他們讚嘆台灣政府在政策與資金面所展現的前瞻視野,讓創新得以被實驗與實踐,尤其這在全球其他地區並不容易發生。
雖然社群連結仍有待培養,但這次參訪讓我們首次近距離觀察一個高完成度的循環社區是如何被「落地實踐」。漫步在蓮葉漂浮的生態池旁,我們熱烈討論著聚落未來的可能樣貌,思考是否能與大學展開合作、引進更多公民參與機制,或串連其他小旅行參訪點,發起共同行動。
未來的可能性仍在擴展,我們也正期待這場實驗邁向下一階段的精彩發展。
參訪者前往其中一棟建築途中,交流對此計畫未來發展方向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