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W2024 circular design week in TAIWAN

Circular Design Week (CDW) 致力於探索在亞太地區獨特社會文化背景之下,如何透過以基於地方視點為導向的循環設計,實踐永續發展。
重視從在地實際情況出發,經由實踐學習與體驗,理解永續社會的多元性與複雜性。

CDW24 活動概述

從亞洲觀點出發,面向國際影響力循環設計週CDW24以為期4天的旅程為影響力平台。自2023於日本原創以來,亞洲首站來到台灣,將與透過論壇及實地訪視共創為方式,於嘉義、雲林、台南等台灣本地團隊,探討循環實踐主題,促進亞洲城市循環觀點國際傳播聲,及促成本地與國際合作夥伴關係。
這趟旅程將為跨專業背景參與者提供機會,透過互相依存、關懷與共處等角度思考與行動,探索邁向更永續世界的轉型之路。

CIRCULAR DESIGN

Tours and Workshops

嘉義市, 雲林縣 & 台南市

10/10 thu. - 10/11 fri.

以嘉義、雲林、台南為舞台,展開循環設計旅行/工作坊來探索根植於當地文化的傳統原民習俗、生活樣貌,並參訪循環設計實踐現場。 

CDW24 贊助單位限定

CIRCULAR DESIGN

Conference

台北市

10/12 sat. - 10/13 sun.

循環設計論壇將有來自國內外循環設計專家、對議題有興趣的專業人士參與,預計100人共同聚集,並將在論壇中建立研究者、設計師與行動家之間的網絡關係。

CDW24 主題

Bioregion-ing
Together

Bioregioning生物區域化的概念,不是由人類所劃分的行政區域,而是由河流、山川、生態系統形成的自然區域。此理念自70年代起在全球流行,提倡以自然生態為基礎,建立更和諧的人類社會、產業模式。
近年來,設計領域更進一步探索生物區域化,試圖重建人與土地的關係,從中尋找新的創造可能性。
今年的CDW將聚焦於亞洲地區,以生物區域化觀點,重新審視台灣和其他亞太地區的循環設計實踐,並建立更緊密的合作網絡,共同探索循環型社會的未來。

CDW24 主題CDW24 主題

活動詳情

Tours and Workshops

2024/10/10 thu. - 10/11 fri

嘉義市, 雲林縣 & 台南市

CDW24 贊助單位限定

循環設計實地參訪/工作坊 專為 CDW24
支持者及受邀的國內外專家(論壇講者)設計的活動。 將前往嘉義市、雲林縣與台南市,透過實地參觀,體驗循環設計的實踐,了解當地團隊、居民的文化習俗,並與相關人士交流,深入感受案例背後的現場活動。

※目的地可能會有所變更。

Destination 1

御鼎興醬油Yu-Ding-Shing Wood-Fired Black Bean Soy Sauce Factory

#food

#fermentation

#Lo-TEK

御鼎興位於雲林,是由家族第三代傳人、兩兄弟經營的醬油工廠。除了積極保存當地發展的傳統發酵技術外,他們還發起了「飛雀餐桌Future Dining Table」計劃,致力於復興台灣的醬油文化。透過這個計劃,他們創造了以醬油為靈感的原創食譜,並與當地農民和生產者合作舉辦相關工作坊。

御鼎興醬油
御鼎興醬油

Destination 2

台灣田野學校Taiwan Field School

#built_environment

#education

#forestry

台灣田野學校是一家位於嘉義的NGO非政府組織,專注於以建築與改造為核心的社區營造。他們坐落在嘉義舊監獄旁,這座監獄於1994年停止運作,現已被指定為國家歷史遺址。該組織將舊監獄宿舍區的建築改造成為工作坊和其他大型活動的場所。他們也為嘉義舊監獄開發實用的環境教育計畫,以強化社區並活化這個地區。

台灣田野學校
台灣田野學校

Destination 3

台糖循環聚落Taisugar Circular Village

#art_of_living

#bio_architecture

台灣首創的永續科學園區,以循環經濟為核心概念,結合綠建築、智慧科技和再生能源,打造出一個低碳示範區。
園區內匯聚了網路安全、智慧醫療和綠色科技等領域的佼佼者,並積極與國際夥伴合作,共同探索循環經濟和區域永續發展的議題。

台糖循環聚落
台糖循環聚落

Destination 4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Shalun Smart Green Energy Science City

#circular_system

#collaborative_partnership

聚落以永續發展為核心,導入彈性隔間、明管配置、建材銀行等循環經濟理念,並結合安全管控、智慧電網、智慧水網及自耕農園等環境維生系統。

此外,更與科學園區的智慧設施及綠能技術接軌,建構全國首創的綠能循環網絡與低碳運輸網絡,打造兼具環保與舒適的優質示範社區。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

Conference

2024/10/12 sat. - 10/13 sun.

台北市, 台灣設計研究院 - 創意劇場

聚集國際專家與影響力學者,針對國際趨勢議題專場分享,探討生物區域共生前瞻概念、設計、生態與未來,從亞太觀點出發,面向國際,打開多元發展可能性。
將在論壇中促進其深入理解循環設計實地參訪、工作坊中觀察與體驗,並與在地實務工作者、國內外專精於循環設計及其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與設計師建立網絡關係。
此外,論壇也期許能將台灣循環設計實務置於更宏觀的設計框架下進行探討,汲取洞見與關鍵知識,並將其整合至對於立足亞太地區、基於地域特色的循環設計方法。

Conference

Keynote

生物區域化:設計、生態與未來

Bioregioning; Design, Ecology and a future

Day3   10:30-12:00

本場次由英國倫敦設計博物館首席策展人 Justin McGuirk 介紹 CDW24 的主題「生物區域化(Bioregion-ing)」。
「生物區域化」作為一種行動策略,不僅關注土地本身,更將人與知識視為重要的行動主體。它試圖重新界定氣候行動的範疇,並以當下的景觀為依據,探索設計、政治和環境再生之間的互動關係。

Speaker

Justin McGuirk

Justin McGuirk

總監 / Future Observatory

是位於倫敦作家、策展人。
他是倫敦設計博物館的前任首席策展人,也是由英國環境目標達成設計研究國家計畫「Future Observatory」總監。
擁有豐富多元背景,包括編輯、新聞評論、數位出版、策劃國際展覽等。McGuirk 擔任主編的《Future Observatory Journal》於2024年4月首發,以「生物區域化」為主題,深入探討生物區域化描繪的另類未來、具體實踐案例,以及如何透過制度和政策的調整邁向理想的未來。

Panelist

郭英釗

郭英釗

創辦人
主持建築師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Session 1

與自然共生

Bioregioning as care

Day3   13:00-15:00

以「關懷」為核心概念框架,本場次旨在學習台灣原住民族布農族社群的生活方式與處世之道,並反思在現代世界中,與「地景及其循環」建立連結的實際意義。此外,我們還將探討如何透過設計、藝術和技術的創造性運用,促進重建彼此連結。

Perspective

胡郁如

胡郁如

執行長 / Kaiana蓋亞那工作坊

Donna Cleveland

Donna Cleveland

Interim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 / 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

Practices

謝宜哲

謝宜哲

第三代製醬人 / YDSIN1940 御鼎興

郭麗津

郭麗津

執行長 / 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

Moderator :増井尊久

CDP, Re:public

Session 2

未來循環城市

Future Circular City

Day3   15:30-17:00

邀請亞洲城市治理與規劃領域的領導者,共同分享洞見、展開對話,探討城市的未來。我們將從營建、科技、循環經濟、生活藝術及設計等角度,探討如何創造更安全、健康、永續的城市。同時,我們將採取後人類中心論(Post-Anthropocentric)視角,思考如何運用設計的力量,使城市發展與土地的歷史、文化及生態相協調。
最終,與談對話期待提供一個重要的契機,共同構想並塑造未來世代的城市風貌。

Perspectives / practices

饒慶鈺

饒慶鈺

秘書處處長 / 新北市

Tomas Diez

Tomas Diez

共同創辦人
監察委員會主席 / Fab City Foundation

Moderator

林鑫保

林鑫保

副院長 / 台灣設計研究院

Session 3

城市與生態的平衡

(Re)Making sen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in bioregioning flow

Day4   9:30-11:30

本場次將批判性地審視循環設計在建築環境中的實踐,聚焦於形塑這些空間的各種物件(包括生物)之間的動態互動。我們將深入探討設計師在應對建築材料循環利用、重塑社會結構中的多元角色。透過此視角,將凸顯設計之於環境與社會在永續發展上更廣泛的影響力。

Perspective

吳明珊

吳明珊

建築施工創新實驗室主持人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謝尚賢

謝尚賢

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Practices

葉哲岳

葉哲岳

執行長(工頭)/ 台灣田野學校

詹明旎

詹明旎

總監 / MisoSoupDesign

Moderator :神尾涼太

CDP, Re:public

Closing Session

亞太地區循環設計的未來

The future(s) of circular desig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Day4   14:30-16:00

回顧2024循環設計週整體活動,基於完整四日巡迴考察與論壇的洞見和關鍵學習成果,閉幕演講將梳理亞太地區在地循環設計方法獨特性與西方之間的區別。尤其也將看待亞洲區域內的獨特,闡明越南、日本和台灣在循環設計實踐和相關設計態度上的異同。

Donna Cleveland

Donna Cleveland

Interim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 / 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

Justin McGuirk

Justin McGuirk

總監 / Future Observatory

水野大二郎

水野大二郎

未來設計中心副總監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Tomas Diez

Tomas Diez

共同創辦人
監察委員會主席 / Fab City Foundation

Moderators :神尾涼太, 増井尊久, 楊振甫

Speakers, Panelists
and Moderators

  • Donna Cleveland

    Donna Cleveland

    Interim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 / 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

    View more

  • Tomas Diez

    Tomas Diez

    共同創辦人 監察委員會主席 / Fab City Foundation

    View more

  • 謝尚賢

    謝尚賢

    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View more

  • 謝宜哲

    謝宜哲

    第三代製醬人 / YDSIN1940 御鼎興

    View more

  • 胡郁如

    胡郁如

    執行長 / Kaiana蓋亞那工作坊

    View more

  • 詹明旎

    詹明旎

    總監 / MisoSoupDesign

    View more

  • 神尾涼太

    神尾涼太

    總監 / Re:public

    View more

  • 郭麗津

    郭麗津

    執行長 / 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

    View more

  • 郭英釗

    郭英釗

    創辦人
    主持建築師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View more

  • 林鑫保

    林鑫保

    副院長 / 台灣設計研究院 

    View more

  • 増井尊久

    増井尊久

    總監 / Re:public

    View more

  • Justin McGuirk

    Justin McGuirk

    總監 / Future Observatory

    View more

  • 水野大二郎

    水野大二郎

    未來設計中心副總監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View more

  • 吳明珊

    吳明珊

    建築施工創新實驗室主持人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View more

  • 饒慶鈺

    饒慶鈺

    秘書處處長 / 新北市

    View more

  • 楊振甫

    楊振甫

    CEO, 創業者 / 5% Design Action

    View more

  • 葉哲岳

    葉哲岳

    執行長(工頭) / 台灣田野學校

    View more

如何加入CDW24?

Tours and
Workshops

循環設計實地參訪/工作坊,專為 CDW24 支持者、國內外受邀專家講者設計舉辦。

若您有意願支持這項活動,或您是從事循環設計的個人研究者或實踐者,並希望參與其中,歡迎與我們聯絡(來信至 cdp($)re-public.jp (將 $ 改為 @))。

Conference

地點: 台灣設計研究院 - 創意劇場
費用: 活動免費,需於主辦單位指定專頁完成報名並確認獲得出席通知。
註冊: 如果您是台灣居民,請透過 SurveyCake 活動通註冊報名。如果您居住在台灣以外,請透過此 Google form 註冊登記。

CDW24 Organizers

Circular Design Praxis (CDP) 於2022年在日本成立,由學術單位、企業和社群組成跨組織聯盟,旨在以系統性變革為目標,培育和推動以地方本位為主的循環設計。
CDP重視土地資源,為多元背景與專業知識的人群、地方團體提供平台。

5% Design Action是台灣最具影響力的社會創新與永續轉型加速器。透過開放式創新和服務設計方法,在過去 12 年中,它推動了超過400項社會設計行動。
2021年發起成立「地球解方EARTH SOLUTIONS」平台,成為台灣推動SDGs與淨零轉型的關鍵驅動能量,也是台灣設計產業中第一個獲得B型企業認證的社會企業。

Re:public 創立於 2013 年,是一個「思考與實踐智庫」,旨在催化在地社區、組織和不同規模城市的系統性轉變。我們結合全球網絡友好關係,其中包括創意設計師與研究專業,能發揮獨特優勢,去發掘以地方為基礎的機會,幫助個人和社區與這些資源網絡合作,並賦予他們能力去開拓願景與創造自己的未來。

CDW24 有賴下列機構的慷慨合作與支持

Advisor

Co-organizer

Supporters

※ 按字母順序排列

聯絡我們

如需英文諮詢,請透過 cdp($)re-public.jp (將 $ 改為 @) 與我們聯絡。
如需中文諮詢,請聯絡 Shelly Huang(來信至 shelly($)dreamvok.com (將 $ 改為 @))。

Donna Cleveland

Donna Cleveland

Interim Dean of the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 Design / 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

Donna Cleveland 副教授現任越南皇家墨爾本理工學院傳播與設計學院代理院長。負責學術品質保證、學術發展,並致力推動教學與學習相關研究。她在永續設計領域的研究著重於時尚與紡織思維及系統的闡述。她的創作實踐則關注材料性、製作和韌性等議題,橫跨藝術、設計和創意科技領域。 她的學術生涯以其與全球產業和教育界的互動為標誌,她通過學術寫作和演講提供專業見解。她的研究成果曾於全球各大城市展出並舉辦工作坊,包括倫敦、埃因霍溫、紐約、明尼蘇達州、舊金山、肯塔基州、馬德里、奧克蘭、墨爾本以及越南。這些活動主要關注永續設計策略、替代材料的探索以及未來設計的展望。在奧克蘭理工大學任教期間,她曾擔任未來環境學院教學副院長,以及創意科技學系大學部和研究所課程主任。

Session 1:
Bioregioning as care

Closing Session:
The future(s) of circular desig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Tomas Diez

Tomas Diez

共同創辦人 監察委員會主席 / Fab City Foundation

Tomas Diez是一位來自委內瑞拉的都市規劃師,致力於探索數位製造技術對未來城市及社會的影響。他身兼數職,不僅是加泰隆尼亞高等建築學院 (IAAC) 巴塞隆納 Fab Lab 的共同創辦人暨總監,也是 Fab City 全球倡議的共同創辦人,同時也帶領著 IAAC 最新推出的「新興未來設計碩士課程Master in Design for Emergent Futures」。 Diez的卓越貢獻備受肯定,曾在 2013 年被英國《 The Guardian 衛報》和 Nesta(英國國家科技藝術基金會)評選為10大值得關注的數位社會創新者之一,並於 2014 年榮獲加泰隆尼亞 ICT 協會年度企業家獎。他的研究方向著重於如何運用數位製造工具重塑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及探討新科技如何改變城市居民的消費模式、生產方式和人際互動。

Session 2:
Future Circular City

謝尚賢

謝尚賢

工程資訊模擬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 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

謝博士現為國立台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系電腦輔助工程組教授,並擔任該系建築與基礎設施資訊模型與管理研究中心主任。他曾於1999年至2022年期間擔任國際土木與建築工程計算學會理事會成員,並於2006年至2008年擔任該學會主席。目前,他是亞洲土木工程資訊學學會(自2013年起)和國際建築工程與項目管理協會(自2021年起)的理事會成員。由於他在學術研究、國際合作和建築行業數位轉型實踐方面的傑出貢獻,謝博士於2021年獲選為國際工程院通訊院士。他的研究興趣廣泛,涵蓋智慧工程與施工建模與模擬、工程資訊與知識管理系統,以及創新工程教育等領域。近年來,他的研究重點聚焦於建築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數位轉型。

Session 3:
(Re)Making sen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in bioregioning flow

謝宜哲

謝宜哲

第三代製醬人 / YDSIN1940 御鼎興

御鼎興醬油第三代製醬人,擁有18年的製醬經驗,御鼎興的使命不僅止於做好一瓶醬油,更要做一瓶「有文化的醬油」。從日常的醬油製程出發,用影像、文字忠實紀錄蔭油製作的過程,隨著內容不斷累積,逐步建構出屬於自己的醬油美學,並在台灣已開設4場醬油美學攝影展。 把尺度放大到全台灣,製醬文化的梳理與建構,將會是台灣蔭油產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從2016年積極拜訪全台各地傳統製醬業者,目前已記錄了12家醬廠珍貴的故事、理念、製作過程,踏查的過程中結識了許多擁有共同理念的同業夥伴,期許未來有一天,台灣蔭油可以跟日本醬油、咖啡、葡萄酒一樣,成為世界品味風土與生活的一種媒介。

Session 1:
Bioregioning as care

胡郁如

胡郁如

執行長 / Kaiana蓋亞那工作坊

胡郁如(Ibu)是蓋亞那工作坊的執行長,致力於推廣布農族傳統文化,特別著重於小米復育與飲食創新。2013年回到家鄉後,她接手了父母創立的蓋亞那工作坊,開始深入投入小米復耕和部落文化的推廣。 透過參與台東慢食節,她不斷創新,以當代方式推廣傳統小米料理。她還向母親學習傳統編織技藝,成為一名熟練的編織者,致力於天然食器的使用與教學,從自然中採集材料到製作,形成獨特的新飲食美學。 她的努力不僅為部落傳統文化注入新生命,更創造了具體的經濟效益,帶動了整個部落的振興!

Session 1:
Bioregioning as care

詹明旎

詹明旎

總監 / MisoSoupDesign

詹明旎與其夥伴長友大輔共同創立了位於臺北的「Miso Soup Design 米索空間設計」。詹明旎擁有美國綠建築協會LEED認證,她的設計融合了數位構造與永續發展的概念。Miso Soup Design 涉足多元設計領域,包括建築、室內設計、傢俱設計以及藝術裝置。

Session 3:
(Re)Making sen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in bioregioning flow

神尾涼太

神尾涼太

總監 / Re:public

涼太來自橫濱,是位都市設計研究者。他擁有巴塞隆納大學的空間規劃與環境管理碩士學位,以及西班牙加泰隆尼亞高等建築研究所(IAAC)、巴塞隆納 Fablab、ELISAVA設計與工程學院的新興未來設計碩士學位。自 2019 年以來,他主導薩摩未來公地計畫 (Satsuma Future Commons) ,這是一個循環設計實驗室,共同指導鹿兒島縣的鄉村地區的多項設計教育計畫。涼太也在國內和國際大學講學,為跨學科教育和研究做出貢獻。他的研究探討設計介入與自然再生之間的本體論關係。

ORGANIZERS/ MODERATORS

郭麗津

郭麗津

執行長 / 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

出生於臺灣臺南,在臺北接受教育,現定居於臺灣東部的臺東,策劃多項在地計畫。主修人類學與城鄉規劃,致力於探索如何透過當代創意手法與在地社區參與,讓地方傳統得以良好發展。創立「津和堂城鄉創意顧問有限公司」,策劃臺東慢食節,榮獲2021年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2022年臺東行動獎評審團大獎。曾擔任2017年及2021-2023年臺東設計中心的規劃師與主持人。《La Vie》雜誌2019年度最具影響力人物。 2013年在台東設立了津和堂,透過社區基底創新,推動傳承地方傳統的活動。自2017年起,主辦台東16鄉9民族傳統料理為主的「台東慢食節」。台東的生活和文化,以及地區新傳統的創造獲得了高度評價,並於2021年榮獲GOOD DESIGN AWARD金獎。

Session 1:
Bioregioning as care

郭英釗

郭英釗

創辦人
主持建築師 /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郭英釗為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人,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士、美國加州大學UCLA建築碩士。曾任成功大學、台科大、交通大學等校兼任教授級專家,建築設計作品獲獎眾多,並獲頒2011年中華民國傑出建築師及2019年國土計設特別貢獻獎。專注於可持續性和循環設計,郭建築師熱愛吸收國際最新知識,跨領域學科如生物、科學為其創作提供靈感,致力於優化設計及永續性解決方案。他既是美學設計的堅持者,也是最務實有魄力的永續設計先行者;持續以專家身分任教、演講、擔任評審,為建築領域推動與倡導。

Keynote:
Bioregioning; Design, Ecology and a future

林鑫保

林鑫保

副院長 / 台灣設計研究院 

林鑫保先生現任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代理院長,並於2023年獲選為世界設計組織(WDO)董事會成員(任期2023-2025)。他經常受邀擔任國內外設計獎項評審及國際論壇講者,亦曾參與多項政府重要計畫審議及諮詢委員,致力於推動台灣設計國際化逾20年。他是城市設計的重要推動者和規劃者。 近年來,他主導台灣設計研究院進行國家設計政策策略研究及規劃,協助企業以設計力驅動創新,並推動建立國家設計品牌「DIT」(Design in Taiwan) 並積極促進其國際化,致力於建構台灣設計生態系。同時,他也積極提升台灣設計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期許以設計力促進台灣改變,並提升台灣設計的國際聲譽。

Session 2:
Future Circular City

増井尊久

増井尊久

總監 / Re:public

Edward取得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哲學學士學位,並於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課程(MAPSS)獲得碩士學位。2010年回到日本後,Edward參與了日本數位典藏中心的創立,同時擔任日本圖書館博覽會籌備委員會的國際聯絡人,負責聯繫日本與世界各地的圖書館部門。他還領導了幾個全公司範圍的計畫,包括但不限於品牌重塑和業務孵化項目。 Edward專注於設計有助於協作製造(物品、活動、社會系統等)活動的學習環境,特別強調數位製造技術。他在2020年完成了多摩美術大學的創意領袖課程,並於2021年加入Re:public公司。

ORGANIZERS/ MODERATORS

Justin McGuirk

Justin McGuirk

總監 / Future Observatory

Justin McGuirk 是一位居住在倫敦的作家和策展人。他是未來觀測站 (Future Observatory) 的負責人,這是一個由設計博物館與藝術與人文研究委員會合作建立的國家設計研究計畫,旨在推動綠色轉型。他曾擔任設計博物館的首席策展人長達八年,期間監督展覽計畫並策劃或共同策劃了許多展覽,包括《恐懼與愛》(2016)、《加州:設計自由》(2017)、《夏洛特·貝里安:現代生活》(2021) 和《廢棄時代》(2021)。 在他多元化的職業生涯中,他曾編輯雜誌、擔任報紙評論家 (《衛報》)、創立數字出版品牌 (Strelka Press),並策劃了備受好評的展覽。2012 年,他與 Urban Think Tank 共同策劃的展覽在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上獲得金獅獎。他還是埃因霍溫設計學院設計策展與寫作碩士課程的創始負責人。 他曾在世界各地的大學和會議上演講,他的文章也曾發表在《紐約客》、《衛報》、《e-flux》以及眾多藝術和設計期刊上。他是多本書的作者或編輯,包括《激進城市:穿越拉丁美洲尋找新建築》(Verso, 2014)。

Keynote:
Bioregioning; Design, Ecology and a future

Closing Session:
The future(s) of circular desig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水野大二郎

水野大二郎

未來設計中心副總監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水野大二郎於 2008 年在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獲得時裝設計博士學位。從 2009 年到 2013 年,他在京都藝術設計大學擔任 Ultra Factory Critical Design Lab 主任;大約在這個時候,他開始積極探索慢時尚、倫理時尚或永續時尚領域。最終,這段經歷將發展成為專注於數位製造的設計實踐研究。從 2012 年到 2019 年,水野還擔任慶應義塾大學 SFC 的副教授。他撰寫並翻譯了幾本書,包括《循環設計:創造可持續社會的產品、服務和商業》和 Matt Malpass 的《Critical Design in Context: History, Theory, and Practice》日文版。 2021年,他擔任經濟產業省“未來時尚研究組”主席。

Closing Session:
The future(s) of circular design in the Asia-Pacific region

吳明珊

吳明珊

建築施工創新實驗室主持人 / 京都工藝纖維大學

吳明珊博士現為日本京都工藝纖維大學正教授。她於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取得建築學士及碩士學位,並於劍橋大學取得建築史碩士學位。隨後,她在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完成土木工程博士學位。她的研究專注於運用科技和創新解決複雜的設計問題,以促進永續發展。她在日本及海外多次發表關於計算設計、機器人技術、永續發展、循環建築和精益管理的演講。此外,她是瑞士和英國的註冊建築師、LEED AP認證專家、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員,以及日本建築學會會員。她在業界擁有超過10年的實務經驗,參與過許多計畫,包括東京麻布台Hills、加州Google Bay View和新加坡樟宜機場第五航廈。

Session 3:
(Re)Making sen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in bioregioning flow

饒慶鈺

饒慶鈺

秘書處處長 / 新北市

來自台東,成長於台北,結合在美國多年的外交經歷,饒慶鈺自2018 年擔任新北市政府秘書 處處長,致⼒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融入地⽅治理,推動市政創新及公私合作,開 創多項城市外交新契機。2019 年,新北市率先全台發表全球第⼗本《地⽅自願檢視報告》(SDG VLR),引領台灣各城市推出 VLR,將永續納入市政。2020 年,新北⾸創雙語永續城市 網站,及企業 ESG 倡議平台。同年,她受邀在阿布達比舉⾏的世界城市論壇(WUF10)上發表演說,成為唯⼀的台灣城市代表。2023 年,為實踐 DEIA,新北市與⺠間性平倡議團體合作,創立全台唯一位於市府的性平教育基地,未來將持續推廣、實踐。

Session 2:
Future Circular City

楊振甫

楊振甫

CEO, 創業者 / 5% Design Action

楊振甫博士擁有音樂、行銷、財務管理和服務設計等多元背景。曾任工業技術研究院產品服務整合部門經理、經濟部「Dechnology(設計思考+科技創新)」計畫共同主持人。 2012年,他創立了5% Design Action社會設計平台。從70位設計師參與癌症篩檢服務設計專案開始,至今該平台已彙聚超過9,000位來自各專業領域的設計師,共同關注老化、健康、經濟和環境保護等社會議題。 楊博士現任DreamVok 意集設計執行長、5% Design Action創辦人、Service Design Network (SDN) 台灣代表、亞太服務設計協會副理事長,以及台灣銀髮產業協會監事。

ORGANIZERS/ MODERATORS

葉哲岳

葉哲岳

執行長(工頭) / 台灣田野學校

光頭,總是穿著連身工作服,常被誤認為幫派頭目。他相信閒置和廢棄建築能轉化為寶貴社區資產,活化能幫助人們建立聯繫。以嘉義舊監獄宿舍群為基地,專注於文化活化管理。透過策展、教育和文化活動,讓人們參與空間並在城市中培養新的關係。

Session 3:
(Re)Making sense of the built environment within bioregioning flow